2020:消费主义大为高涨,互联网已经没有技术革新了吗?
浏览:235 时间:2021-12-1

在过去的一年里,企业争相IpO,有的“失血”而一路暴跌,有的却辉煌无比,令人羡慕。

11月20日,完美日记母公司逸仙电商在纽交所上市。首日股价上涨75.24%至18.40美元,市值122亿美元;12月11日,泡泡玛特正式在联交所, 香港,上市,发行价38.5港元,开盘价77.1港元,较发行价上涨100.26%,市值突破千亿港元。

完美日记和泡泡玛特在中,多家上市公司爆发,吸引外界对新消费品牌的关注。值得一提的是,在茶行业,西茶、森林、摩登中国茶店等品牌层出不穷,带动了一波又一波的消费热情,而在游戏行业,爆炸的出现也迅速让、斯等年轻公司站在了的中心,伤害了大游戏厂商的脸面。2020年,新旧力量的交织变化将尤为引人注目。

其实这也是新一代创业者崛起的反映,比如完美日记、泡泡玛特,西茶、米哈游……他们大多是80后。

80后创业者已经成为当前创业领域的核心力量。

但并不是所有80后企业家都这么幸运。以“AI 四小龙\"”为代表的科技型创业公司都在今年宣布了上市的影响,但谁将成为AI的第一股还没有定论。在质疑整个行业的背景下,市场给出的估值并不尽如人意。

一边是鲜花和掌声,另一边是冷水和质疑。

80后创业者的两条路

早些年,当70后创始人开始呼风唤雨,到处收购新企业,80后创业者在以收购为现实目的地的中,巨头激烈竞争中艰难求生时,90后早已走上创业舞台,成功挑起风波。于是,互联网创业大军一度在中, 80后群体中呈现出“断层”现象,这也让80后创业者的存在感显得不如90后创业者。

现在这种情况正在改变。张一鸣,宿华,黄峥和其他80后老板已经在巨头面前站稳了脚跟。此外,今年IpO前聚集了大量拥有80后企业家的公司。它们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阵营:从AI创业浪潮中崛起的科技公司和消费主义催生的新消费品牌。

前者走技术路线,后者走营销路线。

2016年,AlphaGo以4: 1的压倒性优势击败了世界顶级围棋选手李世石,这场胜败迅速点燃了中国巨大的人工智能之风,无数创业者投身于AI热潮。早前,一大批在实验室蛰伏多年的技术精英也选择走出实验室。他们寻找风口,赌风口,渴望用科技改变世界。

这在中80后中占了很大一部分,例如,1988年出生的印奇,毕业于清华大学,拥有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与两名学生共同创办了旷视科技,1986年出生、被公认为中国第一个大学生计算机程序员的娄天成创办了小马智行

此外,刚刚上市的AI“四小龙”和寒武纪,都是AI赛道上deus ex的初创公司,背后少不了80后创业者的影子。

然而,AI创业的热潮终究没能持续下去。2020年,创业者将瞄准年轻消费者的新需求,在茶叶、潮玩等行业玩新花样。与以往的创业者不同,新一批80后善于激发消费欲望,以满足用户好奇心的方式打造产品,塑造新的“网红”一个接一个。

以完美日记、泡泡玛特等新消费品牌为代表的创业浪潮,不再是商业模式的深度变革,也不再是依靠技术突破创造新物种,而是市场在追求上已经超越了AI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后,寒武纪股价一路震荡下跌。目前市值只有648亿元,而在泡泡玛特上市就破了1000亿港元;AI“四小龙”上市之路坎坷,完美日记仅用4年时间就成为中国第一款美妆产品。

外界对AI的高期待下降,AI企业的商业前景受到质疑,科技创业之路似乎进入寒冬,而消费主义盛行,能够满足年轻消费者内心需求的产品如新潮鞋、盲盒、美妆等大行其道,吸引了更多创业者。

然而,这种趋势掩盖了危机。

2020年,风险投资行业没有新的故事

今年9月,阿里公开预测“未来十年将是互联网创造新品牌的10年”。他们认为,“新消费品牌”的崛起将成为中国未来5-10年最确定的机遇。

蒋凡的初衷是强调天猫仍然是新品牌的核心地位。从整个创业环境来看,这种判断与目前中在打造消费品牌时设定的创业轨迹惊人地相似。完美日记、泡泡玛特,西茶、袁琪森林、现代中国茶叶店……除了2020年涌入中创业舞台的那些,似乎没有其他新的商业故事。

互联网巨头忙着缩小规模,打击菜贩,新一代企业家盯着年轻人的口袋。

这是不可避免的。互联网留给80后创业者的机会越来越少,每一条赛道、每一个细分领域几乎都挤满了无处不在的巨头或巨头体系中的创业者,这还不包括到处被抛尸的“漂浮尸体”。仔细看每月100大应用,你会发现2020年诞生的新品很少。只有消费主义盛行,新品牌才能快速成长。

但主流舆论批判消费主义,很多人认为消费主义混淆了年轻一代消费商品的象征意义而非实际使用价值。例如,在盲盒,购买盲盒并不一定意味着你真的喜欢里面的东西,但打开盒子本身会带来类似赌博的情感体验。

外界担心年轻消费者会陷入消费主义的陷阱,但真正进入陷阱的可能是他们背后的创业模式。

2010年至2020年,中互联网创业浪潮掀起了外卖、O2O、网上租车、短视频、共享经济、AI等诸多高潮.越来越受越来越多资本参与中,的欢迎,但它所承载的创新价值却直线下降。从改造传统产业、升级消费模式到消磨用户时间,只剩下消费欲望的满足。

这和创业者的起点有关。过去创业者的初衷是改变,现在变成了餐饮,这就引出了一个关键问题。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心理在不断变化。一旦这种变化得不到认可,公司产品的生命周期就会大大缩短。

而且,从用户习惯养成到用户价值挖掘的原有商业链条已经不再建立。

另一个风险在于,在泡泡玛特,喜茶、袁琪森林等新消费品牌背后,本质上是年轻人深层不安全感推动的消费行为。当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这种消费行为对缓解焦虑没有太大的好处时,他们会做出什么选择就很明显了。

互联网上没有“断路器”

2015年,下一个在中,出现的BAT会是一家互联网初创公司吗?

这个问题曾经在2015年9月的知乎上被一位网友提出。在为数不多的答案中,答案惊人地一致:没有。

然而,后来事实摆在面前。1月6日,即便是在舆论风暴中,拼多多股价暴涨,市值达到有史以来最高值——2300亿美元。黄峥个人财富也相继超越马化腾、马云,成为中国第二大富豪对于创业者来说,拼多多的成功比市值相差不大的美团,更有影响力。

美团, 滴滴等新势力成长为行业巨头,依靠模式创新,改造传统产业,这与BAT早期占领电商、社交、搜索领域没有强有力的对手没有什么不同,而拼多多则成功突破了阿里和京东的差距,这似乎向历任创业者证明,在已经定下格局的行业环境下,以小搏大未必不可行。

不过,如果要问2021年互联网创业公司中是否还会出现另一个“拼多多”,答案可能还是很悲观的。

据IT桔子统计,2020年中国新经济公司3886家,融资总额8145亿元。在这块大蛋糕中,56%的资金被融资金额超过10亿元的公司拿走,但这类公司只占获投公司的4%,2020年高达89%的公司只在获投呆过一次。

很显然,未来基金集合中在少数头部公司的趋势只会变得更加严重。

更具体地说,大部分资金去了哪里?一方面是医疗、在线教育、工业互联网以及以机器人、芯片、智能硬件为代表的科技板块;另一方面是二线城市的新消费投资,即茶、自制锅、酸辣粉等新消费品牌。

在中,一条已经发展了几年的开拓性道路上,理论上,科技型公司最有潜力,它们比其他公司更有想象力。然而,科技型公司都具有R&D时间长、商业回收周期长的特点。中,早期以R&D为主,产品为辅,商业模式相对落后。这成为资本寒冬中最大的伤害,因为市场更关注企业自身的盈利能力。

因此,目前这类企业通过风险投资融资的方式已经无法通行,只能借助股市来满足其日益增长的资金需求。

至于后者,泡泡玛特,喜茶、袁琪森林等新消费品牌也在营销,同时也在亏损。在非刚性需求的限制下,其产品只能覆盖一小部分年轻人,喜欢的人愿意消费,不喜欢的人很难打动。更何况,在新消费领域,细分赛道众多,很难打造出统一茶或潮玩市场的巨头。

80后创业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20年出现了“口红effect”,消费者避免购买大宗商品,更喜欢能够满足强烈消费欲望、带来心理安慰的产品。口红,盲盒和网红,的茶叶就是这种情况,它们将孕育更多新的消费品牌。然而,这是一个好时代还是一个坏时代还没有定论。

然而,消费者的口袋早就被无数企业家盯上了,他们的手段没有技术含量,但你还是没有看透他们中的要害

科技圈的斜路、互联网和新媒体。微信微信官方同名账号:daotmt。本文为原创文章,任何形式转载不保留作者相关信息均谢绝。